近年来,美国市场的海外仓呈现出“遍地开花”的态势。随着跨境电商环境和政策的变化,中国跨境物流企业正加速布局美国仓储,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。
政策变化助推海外仓需求
美国取消了针对直发包裹的800美元免税政策,这对海外仓而言是重大利好。事实上,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,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在美国布局仓储设施,而免税政策的调整则进一步坚定了企业“出海开仓”的决心。
与此同时,平台端也在积极推动“半托管”模式。一方面,空运运力有限,难以支撑持续增长的直发包裹量;另一方面,清关和税收政策的收紧,使跨境直发小包的成本和风险不断上升。尤其是小件卖家,过去依赖直发渠道,如今若要继续参与竞争,留在牌桌上,几乎不得不转向海外仓模式。这使得今年小件海外仓的需求尤为旺盛。
国内物流企业加速出海
在中国市场,年营收达到5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,几乎都已在过去两年内布局了海外仓。其原因在于,国内市场竞争高度同质化,差异化优势难以建立。国内企业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拓展网点、建设集货仓以及提升销售和集货揽收能力,但真正能形成壁垒的空间有限。
因此,企业纷纷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转移到海外的“关、仓、配”环节。与干线运输相比,这一环节的进入门槛更可及。企业通过并购清关行、建设海外仓,甚至收购卡车公司,布局最后一公里的派送业务,来提升自身在海外市场的服务能力。这已成为行业普遍认可的趋势。
FBA头程公司成为开仓主力
在美国市场,FBA头程物流公司是这一波海外仓建设的主力。行业内不少年营收七八亿到十亿元人民币的企业,几乎无一例外进入了美国仓储市场。据统计,目前至少有30家以上的此类企业已在美国建立仓库,并大举进军“一件代发”业务。
开仓门槛显著提高
需要注意的是,美国海外仓的开仓门槛正在快速提升。许多国内企业在美国开设的仓库起步规模在10万尺以上,而大件海外仓的门槛更高,通常需要30万尺起步。资金投入方面,开仓成本至少在200万至300万美元之间(折合人民币上千万元),且这还不包括后续运营和人力成本。由此可见,海外仓已逐渐成为资本和规模驱动的赛道,中小企业进入的难度越来越大。
总体来看,美国海外仓的建设和竞争已进入新阶段。政策调整和平台策略的变化,为海外仓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;同时,国内物流企业在“关、仓、配”环节的加速布局,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。可以预见,未来的海外仓竞争将不再仅仅停留在数量的扩张,而是逐步走向规模化、资本化与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。
文章来源: (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)